天安门请愿
“大沽口事件”发生后,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委会领导下,北京学生5000余人在李大钊等率领下于18日在天安门集会,通过拒绝八国最后通牒、驱逐帝国主义公使、立即撤退驻天津的外国军舰、组织北京市民反帝大同盟等决议。会后,为了反对《八国通牒》,群情激愤的学生和市民走上街头。当他们来到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,荷枪实弹的府卫队向他们开了枪,47名游行群众惨死街头。在死难烈士中,有7个是中学生,最小的年仅13岁!这就是著名的“三一八”惨案。
段祺瑞执政府与群众对峙
“三一八”惨案后,举国震惊。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怎样的不同,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“执政”段祺瑞的行为为“倒行逆施”、“暴行”。《泰晤士报》称这次事件是“兽性”的“惊人惨案”。鲁迅称这一天为“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”,他连发7篇檄文,包括名篇《纪念刘和珍君》、《淡淡的血痕中》。段祺瑞惶惶不可终日,很快段祺瑞执政府倒台,但随后而来的奉系军阀更加严酷。许多知识分子被通缉、被逮捕、被枪杀,许多人不得不离开北京“往南方去”。